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推進工業穩增長?怎樣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5G+工業互聯網將是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引領工業制造高質量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G+工業互聯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日前就如何破解這些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信部的一大舉措是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進6G技術研發。他還特別指出,“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工業園區下沉普及,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建設一批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并向中小企業場景化、標準化復制推廣”。
范濟安非常贊同這個舉措,他認為以5G全連接工廠為代表的“5G+工業互聯網”正創造新的生產方式,加速推進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構建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加快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5G+工業互聯網”成為行業熱點與亮點
范濟安表示,5G+工業互聯網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了賦能千行百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工具箱,成為近年來行業的熱點與亮點。
5G商用三年多來,其主要應用領域落在了工業互聯網。范濟安介紹,就中國聯通來說,5G工業應用在所有行業應用中的占比超過40%,特別是5G面向企業用戶的專網及邊緣云計算的需求尤為突出,成為5G行業應用推廣中的一大熱點。其他運營商也相繼推出了基于5G切片技術的虛擬專網、部分核心網功能下沉的混合專網及用戶獨享的獨立專網。專網支持設備數據采集、移動設備的無線連接(AGV、AR/VR終端、鐵水運輸車、巡檢機器人、天車、吊車等),基于高清攝像的AI應用如產品質量檢測、人員行為分析等,覆蓋的工業行業有采礦業、制造業和供電、供水、供熱等公共服務領域,其中制造業占比達80%以上。
去年10月,范濟安參加了GSMA在曼谷舉行的2022全球移動寬帶論壇,與沃達豐、德國電信、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韓國LG、泰國AIS、亞洲Axieta等運營商就5G ToB進行了廣泛交流。對比之下,范濟安發現,中國的5G行業應用從規模到應用種類都遠遠超過國外同行。他們尚處在5G規劃、4G/5G共存、綠色節能及小范圍試點階段。而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如寶馬、施耐德、巴斯夫等對5G專用頻譜、Open RAN、5G獨立專網及多專網的跨域集中管理,5G亞米級的精準定位,5G智能工控等提出比國內用戶更高的要求。
范濟安表示,三年多來,我國“5G+工業互聯網”應用項目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例如用戶對5G網絡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從最初的被動變成主動,開始開放出一些核心業務環節來做試點。同時5G的推廣帶動了整個ICT業務的發展,以聯通數據為例,5G專網可以撬動雙倍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ICT業務。
范濟安認為,“5G+工業互聯網”是一個跨界融合的領域,運營商對行業的認識及用戶對5G網絡的認可是雙方融合發展的前提條件。亮點不僅僅局限于項目或技術創新,它也包括在發展業務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并不斷修正和優化規劃及行動方案。去年9月,工信部在浙江寧波召開了“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發布了新階段的《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這可謂“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一大亮點,既對前期“5G+工業互聯網”工作做了總結,又對未來發展提出了綱領性指導意見。
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當前,“5G+工業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范濟安告訴記者,5G開始進入業務核心環節。例如,華晨寶馬鐵西工廠EMS電動單軌輸送系統的波導通信正在由西門子和聯通合作向5G遷移。工業網絡的整合也已經開始向以太網化發展,下一步的IP化、無線化和基于邊緣計算的算網融合會成為業界的共識。
范濟安表示,過去“5G+工業互聯網”也存在一些問題,信息通信業正探索通過技術發展、服務創新等來破解。例如5G在終端成本和確定性時延等方面的問題會隨著R16版本5G LAN、R17版本RedCap及尚在研發及標準制定中的5G-Advanced的發展得到解決。目前5G離工業應用的要求在性能和成本上還有一定差距,用戶也不希望一步邁進全無線連接時代,希望有更全面的解決方案。為此,運營商推出5G+光纖、5G+WiFi的工業產品,聯通公司已與青島港、南方電網、長城精工等客戶開展這些方面的合作。此外,由于企業的工業網絡目前是根據廠家設備垂直而建的,標準各異,造成跨廠商設備間的通信問題及上層控制平臺間的協同作業或整合問題。5G尤其是5G LAN提供了網絡橫向打通的選擇。當然網絡的打通還要輔之設備數據的采集與標準化,并建立起每臺設備的信息模型。將來還可利用邊緣計算節點來破解這個問題。
范濟安表示,基于過去三年的積淀,面向未來,電信運營商將融合更多技術,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5G MEC邊緣計算將向集成工業實時OS、工業實時數據庫、工業組態軟件、工業物聯網平臺的方向發展,成為現場級設備間橫向互操作、設備與應用平臺間縱向協同的關鍵節點,成為5G全連接工廠的智能終端。去年12月,中國聯通在合作伙伴大會上發布的“格物”物聯網平臺就包括這樣的邊緣節點。
6G的通感一體、毫米波超低時延、RIS智能超表面中繼等已在某些特定測試環境中嶄露頭角。比如聯通公司與延長石油、西安科技大學合作的“打井不下井建智能礦井”項目獲得了去年“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一等獎,其中就采用了智能電磁超表面技術以滿足盾構機快速掘進的5G覆蓋問題,使基站覆蓋半徑提高了2~3倍。
5G將進一步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如果說之前的應用是點狀的、離散的,那么圍繞著基于數字孿生的虛擬工廠的建設將提供一個越來越清晰的技術框架與標準,從3D可視化到模擬仿真再到反向控制,為工業互聯網規?;l展奠定基礎。